正值暑假
【资料图】
天气炎热
光明君提醒您
注意以下健康风险
NO.01
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,多见于 5岁以下 的婴幼儿,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。光明区 4-8月 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季节。该病潜伏期多为 2-10天 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,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,但多数病例症状较轻,预后良好。少数患儿发展成重症,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。
【防控提示】
1.接种疫苗 能有效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。
2.做好个人防护 ,勤洗手,常通风,少聚集,规范消毒。
3. 出现相应症状, 及时就医 。
4.注意饮食卫生 ,吃熟食,不喝生水
NO.02
疱疹性咽峡炎
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。该病的病原体、传播途径、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与手足口病非常相似。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,传播快,潜伏期 3-5天 ,以发热、咽峡部疱疹、咽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,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、脑炎等。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,多数患者会在 4-6日 自愈。
【防控提示】
1.接种疫苗 能有效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。
2.做好个人防护 ,勤洗手,常通风,少聚集,规范消毒。
3. 出现相应症状, 及时就医 。
4.注意饮食卫生 ,吃熟食,不喝生水。
NO.03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目前, 新冠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 ,既往未感染或上次感染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。若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,应减少与他人接触,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。
图源:人民日报新媒体
【防控提示】
1.做好个人防护 ,勤洗手、科学佩戴口罩、常通风、规律作息以及适量运动等。
2.加强重点机构防控 ,养老机构、暑托班等重点机构对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感冒症状的人员,及时安排诊疗,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。
3.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,如果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建议居家办公或休息,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。
4.接种疫苗 ,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尚未感染的人群更应该早日全程接种疫苗。
NO.04
米酵菌酸食物中毒
近日,某地疑似凉皮中毒致一死一伤事件引起社会关注。近期,深圳天气气温升高、正是椰毒假单胞菌繁殖的活跃期,河粉、肠粉(卷粉)、陈村粉、粿条、米线(米粉)、濑粉等湿米粉、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,食用易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。
健康知识点: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毒素,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的首要致病因子。米酵菌酸不同于其他毒素, 耐热性很强 ,100℃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(120℃)均不能被破坏,素有 “杀不死、煮不灭” 的米酵菌酸之称,这也是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并导致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但米酵菌酸经紫外线、日光照射后,其化学结构可被破坏,从而降低或失去毒性 。
米酵菌酸中毒有发病急、致死率高的特点 ,中毒者的 病死率高 达40%~100%, 潜伏期短 (0.5~12h),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,对肝、肾、心、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, 主要临床表现为 上腹部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轻微腹泻、头晕、全身无力,症状较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。 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药物, 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(血浆置换)来稀释毒素。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并非“孤例”, 广东多地曾有过发生案例 ,导致中毒的食物有“致命河粉”、“致命肠粉”之称。
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 共同点 :都需要 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 ,特别是温湿度合适的 春夏季 ,细菌易污染、增殖而导致中毒事件频发。
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过程中,食品易被环境中椰酵假单胞菌污染。 容易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的食物主要有三类:
1.谷物发酵食品: 发酵玉米面、发酵糯小米、玉米淀粉、汤圆粉、吊浆粑、糍粑、醋凉粉、湿米粉等。
2.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。
3.是发酵薯类制品 ,如马铃薯粉条、甘薯面、山芋淀粉等。
【防控提示】
1.家庭或小作坊一般不要制作、出售酵米面类食品。 如果家庭自制酵米面类食品,确保不用霉变的玉米等谷物原料;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,保持卫生、无异味;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,放在通风干燥处短期储存。不要在制作中让食品接触潮湿土壤,防止椰酵假单胞菌污染、产毒。
2.鲜银耳要及时晒干,禁止出售鲜银耳。 生产经营者要保证培植银耳的菌种质量,采摘的鲜银耳要及时晒干;如遇阴雨天不能及时晾晒,要有适当的烘干设施烘干并通过紫外线充分照射、去毒。鲜银耳不得出售。
3. 购买和食用银耳、木耳的注意事项。 选购银耳、木耳等相关食品时,要选择正规渠道,不要购买鲜银耳。同时,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。
泡发木耳、银耳前,应检查其感官性状,发现受潮变质的不要食用;泡发木耳、银耳时间不宜过长,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;耳片不成形、发粘、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不能食用,隔天泡制的银耳、木耳及其加工制品不能食用。
4.要及时处理和救治食物中毒人员。 如发生疑似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,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;尽快催吐,排出胃内容物,减少毒素的吸收量;及时送医院救治,针对肝、脑、肾等脏器的损伤程度,对症治疗,降低死亡率。
内容来源:健康光明 人民日报新媒体
编辑:罗鹏华
校审: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
如需转载,请注明以上内容
END
关键词:
上一篇:LOL:WBG抓到最后机会晋级S13,EDG成为“卖票小子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